大一到大六以及一階二階國考基本上相同,就不重複了。
大七進行臨床實習,這個階段的醫學生被稱作"實習醫師"、"Intern",有很微薄的薪水,可以做一些醫師能做的事,但很菜,不懂的事還是很多。畢業後一年進行一般醫學訓練,俗稱PGY,為期一年,內容同上。
演進西元2000年,醫學院院長們決定了要對醫學教育做出改革,在一連串的會議中,他們討論了從時長到內容許多部份,而後來PGY制度的加入也在後來的討論中被納入範圍,最後在2009年他們決定四年後,也就是2013年要從七年制改成六年制。在從七年制到六年制的過程中,有兩個很重要的變化不在七年制六年制本身。
想像中醫學院院長開會的樣子首先是PGY制度的產生。這套制度產生的原因就是鼎鼎大名的SARS,在疫情落幕後的檢討認為醫師過早的專科化使醫師的一般醫學能力不足,所以民國2003年開始三個月的PGY,到2006年加到長到6個月,最後在2011年實施1年期的一般醫學訓練。不過這套制度衍伸出很多問題,大體來說都是因為一年實在太短,這一年內有太多的事要做,東西要學。在六年制實施後,PGY的期程從一年增長為兩年,算是解決了部份問題。
再來是OSCE。OSCE是2004年時醫學教育專家希望制訂醫學生畢業時具備的基礎臨床技能項目下的產物,2013年正式實施,但因為提早試行的關係,一部分七年制醫學生也躬逢其盛。OSCE應考時間早於二階國考,一定要通過OSCE才能參加二階國考,通過率基本上很高,比起實際的結果,更在乎SOP的執行正確與否,講求小細節(像學長在教身體檢查時,都教我們碰病人前記得把手搓暖一些,該講的都要講)這一點算是和醫師國考不一樣的部分。這樣看起來好像住院醫師階段前的醫學教育從7+1改成6+2好像在花的時間上沒什麼影響,但在責任上和教學上的意義不盡相同。過往大七的學生會有要執行醫療業務但沒有完整醫師執照的問題,現在大六畢業時通過國考的醫學生成為PGY時都有完整的醫師執照,這就避免了責任歸屬混亂的問題。而七年制的後三年其實和六年制的後兩年的意義和目標是可以畫上等號的,現在的醫學生要在兩年內完成過往醫學生三年的學習,而PGY階段則是被放大成了兩年。結語總結來說,我覺得六年制與一同實行的制度被寄予厚望,希望能提升醫學教育的品質,不過連見習醫師(應該是實習醫學生,叫未來的自己見習醫師實在太羞恥了)都不是的我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效,等到自己更接近畢業時,或許就會有答案了吧。大推麻醉風暴,第一季更好看~~資料來源:台灣醫學系改制之歷史脈絡簡介與課程整合規畫馬偕醫學院六年制課程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院醫學系必修畢業學分認定表106學年度入學適用(M60屆)淺談正向心理學在醫學教育的應用-以培養PGY-1醫師的堅毅與復原力為例自己圖片來源:世界會議:航海王漫畫麻醉風暴2劇照:在清醒之後:《麻醉風暴2》